English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回顾

1999-08-06 来源:光明日报 吴传清 我有话说

最早提出创建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的是梁启超。由于梁氏的倡导,从此开始有一批学者投入到创建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学科的工作之中。从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国第一部中国经济思想史专著即甘乃光的《先秦经济思想史》至今,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嬗变时期。

初创时期(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这一时期先后涌现出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甘乃光的《先秦经济思想史》(1924年)、熊梦的《墨子经济思想》、《老子·商君经济思想》、《荀子经济思想》和《管子经济思想》(1925年前后)、李权时的《中国经济思想小史》(1926年)、马君武的《中国历代生计政策批评》(1929年)、熊梦的《晚周诸子经济思想》(1930年)、高庆增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先秦部分)(1936年)、赵丰田的《晚清五十年经济思想史》(1939年)、夏炎德的《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1948年)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发表的研究论文达450篇左右。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初创时期,其研究呈现出如下显著特点:第一,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绝大多数系资产阶级学者,在研究中都是以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和经济学方法论作为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第二,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往往不顾中国经济思想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范畴,而是生硬地套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讲义体系中的四分法(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来叙述中国经济思想史,未能从中国经济思想史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出发建立起本学科的完整体系。第三,在研究的广度上,主要限于先秦和近代两段时间,至于秦汉至清代鸦片战争前夕的数千年的经济思想只有若干零星的论文,从未有研究专著问世,更没有纵贯古今的经济思想通史。第四,在研究的深度上,很大程度上处于按一定框架简单罗列的阶段,大多是对每一个人物或每一个学派的经济思想先安排下一个消费、分配、交换、生产的框子,然后把具体的经济思想资料分别纳入框子中,研究内容显得极为单薄。第五,在资料的发掘和使用上,遗漏、割裂、牵强附会以至曲解等弊病时常发生。尽管这一时期的研究存在许多缺陷,但先辈学者们的筚路蓝缕之功仍值得后人缅怀,他们的研究为本学科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形成时期(50年代至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一大批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对本学科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第一,关于本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的大讨论,丰富和奠定了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构建和完善了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在关于研究对象的讨论中,虽然有的学者主张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有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问题的思想和学说的科学,有的主张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关于经济问题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科学,但大体上趋于一致。大都还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不仅仅是研究历史上的经济思想,更重要的是研究经济思想的历史。第二,在研究的广度上,有一批纵贯数千年、系统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通史专著相继问世,并出现了三种学术观点与风格、研究方法,以及体系各不相同的代表专著:胡寄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叶世昌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赵靖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话》、《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第三,在研究的深度上,专题经济思想史、断代经济思想史和典型思想家经济思想史等研究硕果累累。其中专题经济思想研究方面,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货币思想史、财政思想史、商业思想史、人口思想史等分支的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第四,在资料整理、编辑方面,先后有多套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出版,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资料选辑》、《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等。基础性学科资料的发掘与整理,奠定了本学科坚实的研究基底,有力地推动了本学科研究的发展。第五,成立了全国性学科社团组织———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该会自1980年在上海成立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的成立,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完全形成的重要标志。

拓展时期(90年代以来)。进入90年代以来,本学科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时期,并呈现出以下的显著特点:第一,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现当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成为本学科的研究“热点”。现已出现的重要研究专著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发展》(1994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1996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论》(1994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1991年)、《中国当代经济思想(1949—1989)》(1994年)、《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流派》(1994年)和《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1949—1989)》(1997年)等等。这一批著述增补了中国现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空白。开展对建国前30年经济思想史和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是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重大发展。第二,研究深度进一步深化。各种专题经济思想史研究论著不断问世,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国价格思想史稿》(1994年)、《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1994年)、《中国土地思想史稿》(1995年)、《中国农业思想史》(1997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的经济思想》(1992年)、《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1992年)、《中国近代利用外资思想研究》(1994年)、《大梦初醒———中国的经济发展学说》(1994年)、《中国近代市场经济思想》(1998年)等等。第三,把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求“古为今用”,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个新气象,并取得了新成果。现已出现的代表性论著有:《儒家思想与东方型经营管理》(1990年)、《历史与企业家对话》(1992年)、《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5年)等等。此外,还有一批研究课题正在进行之中,如“传统经济观念与现代化”、“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精神”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创新”等等。第四,注重对当代经济学家经济思想的研究,也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动向。最早提出创建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的是梁启超。由于梁氏的倡导,从此开始有一批学者投入到创建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学科的工作之中。从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国第一部中国经济思想史专著即甘乃光的《先秦经济思想史》至今,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嬗变时期。

初创时期(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这一时期先后涌现出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甘乃光的《先秦经济思想史》(1924年)、熊梦的《墨子经济思想》、《老子·商君经济思想》、《荀子经济思想》和《管子经济思想》(1925年前后)、李权时的《中国经济思想小史》(1926年)、马君武的《中国历代生计政策批评》(1929年)、熊梦的《晚周诸子经济思想》(1930年)、高庆增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先秦部分)(1936年)、赵丰田的《晚清五十年经济思想史》(1939年)、夏炎德的《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1948年)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发表的研究论文达450篇左右。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初创时期,其研究呈现出如下显著特点:第一,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绝大多数系资产阶级学者,在研究中都是以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和经济学方法论作为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第二,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往往不顾中国经济思想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范畴,而是生硬地套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讲义体系中的四分法(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来叙述中国经济思想史,未能从中国经济思想史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出发建立起本学科的完整体系。第三,在研究的广度上,主要限于先秦和近代两段时间,至于秦汉至清代鸦片战争前夕的数千年的经济思想只有若干零星的论文,从未有研究专著问世,更没有纵贯古今的经济思想通史。第四,在研究的深度上,很大程度上处于按一定框架简单罗列的阶段,大多是对每一个人物或每一个学派的经济思想先安排下一个消费、分配、交换、生产的框子,然后把具体的经济思想资料分别纳入框子中,研究内容显得极为单薄。第五,在资料的发掘和使用上,遗漏、割裂、牵强附会以至曲解等弊病时常发生。尽管这一时期的研究存在许多缺陷,但先辈学者们的筚路蓝缕之功仍值得后人缅怀,他们的研究为本学科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形成时期(50年代至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一大批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对本学科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第一,关于本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的大讨论,丰富和奠定了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构建和完善了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在关于研究对象的讨论中,虽然有的学者主张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有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问题的思想和学说的科学,有的主张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关于经济问题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科学,但大体上趋于一致。大都还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不仅仅是研究历史上的经济思想,更重要的是研究经济思想的历史。第二,在研究的广度上,有一批纵贯数千年、系统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通史专著相继问世,并出现了三种学术观点与风格、研究方法,以及体系各不相同的代表专著:胡寄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叶世昌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赵靖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话》、《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第三,在研究的深度上,专题经济思想史、断代经济思想史和典型思想家经济思想史等研究硕果累累。其中专题经济思想研究方面,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货币思想史、财政思想史、商业思想史、人口思想史等分支的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第四,在资料整理、编辑方面,先后有多套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出版,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资料选辑》、《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等。基础性学科资料的发掘与整理,奠定了本学科坚实的研究基底,有力地推动了本学科研究的发展。第五,成立了全国性学科社团组织———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该会自1980年在上海成立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的成立,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完全形成的重要标志。

拓展时期(90年代以来)。进入90年代以来,本学科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时期,并呈现出以下的显著特点:第一,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现当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成为本学科的研究“热点”。现已出现的重要研究专著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发展》(1994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1996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论》(1994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1991年)、《中国当代经济思想(1949—1989)》(1994年)、《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流派》(1994年)和《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1949—1989)》(1997年)等等。这一批著述增补了中国现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空白。开展对建国前30年经济思想史和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是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重大发展。第二,研究深度进一步深化。各种专题经济思想史研究论著不断问世,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国价格思想史稿》(1994年)、《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1994年)、《中国土地思想史稿》(1995年)、《中国农业思想史》(1997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的经济思想》(1992年)、《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1992年)、《中国近代利用外资思想研究》(1994年)、《大梦初醒———中国的经济发展学说》(1994年)、《中国近代市场经济思想》(1998年)等等。第三,把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求“古为今用”,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个新气象,并取得了新成果。现已出现的代表性论著有:《儒家思想与东方型经营管理》(1990年)、《历史与企业家对话》(1992年)、《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5年)等等。此外,还有一批研究课题正在进行之中,如“传统经济观念与现代化”、“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精神”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创新”等等。第四,注重对当代经济学家经济思想的研究,也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动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